讀完這篇文章,您會瞭解網路和通訊科技的發達,已經迫使大眾傳播媒體快速走向沒落之途,而我們的社會跟著也正在走回頭路,走向工業化之前的新聞傳播年代。在那些年代,讓我們利用寫信和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新聞,當時所謂的新聞就是充滿著事實和個人意見混雜不清的描敍,只是現在我們傳播新聞的工具換成了網路、推特(Twitter)和各種智慧型手機,而內容就是五花八門的馬路新聞。
一、商業廣告是大眾傳播產業興起的推手
十九世紀出現了蒸汽動力的印刷機器,促成了大眾傳播媒體的興起。1833年紐約街上首次出現了,針對大量民眾們所發行的新型報紙-太陽報(SUN)。一份才賣一分錢,是當時其他報紙價格的三分之一而已。那時候紐約市最大的報紙,一天才能賣4,500份。太陽報的低價策略配合刑案和通俗而聳動的報導,在兩年內就達到每天15,000份的銷售量。太陽報的發行量吸引了廣告商的注目和巨額的廣告收入,不像那個年代其他報紙僅靠賣報的微薄收入而已。太陽報的商業模式改變了新聞產業,消費者低價取得了新聞, 廣告商可以有效地向大量讀者作商業宣傳,報社的高收入可以僱用了各種新聞專業人才。這種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就創造了當代大眾傳播媒體的巨大產業。
二、過去的新聞媒體具有自然獨占的特性
這個媒體新的經營模式主宰了新聞產業達一百多年之久,也讓早期以少數菁英為主的報紙蛻變為以大量民眾為主的的大眾傳播媒體。由於大眾傳播媒體具有強烈自然獨占的特性,因為報紙的發行量越大,每份報紙分攤的平均成本就越低,但是廣告的定價和收入卻可以隨發行量增加而提高。這也就是,為什麼歐美國家大多數的地區報紙都是獨佔廠商,只有少數人口極多的大城市才可能出現第二個報紙。
三、公正客觀是新聞媒體獨佔廠商最大利潤的經營策略
目前我們仍然朗朗上口的新聞倫理-公平和客觀,其實是源自這些新聞獨佔廠商百年來的經營鐵律,而非來自新聞從業人員的良知和道德。這也就是說,新聞獨佔廠商的局面如果被打破了,公正和客觀就不再被視為新聞倫理,在一個地區的獨占新聞媒體,新聞報導的品質越客觀和公正,就不會得罪地區內各式各樣的讀者。這樣的策略才能吸引到各種保守、進步、政黨、階級、行業、職業、性別或年紀的讀者,報紙的流通量才能達到最多。因此,新聞報導的公正和客觀倫理自然合乎新聞媒體、廣告商和讀者三方的利益。根據先進國家的統計,廣告收入占報紙營收的九成左右,所以廣告商才是報紙真正的客戶。換句話說,廣告收入決定了報紙編輯台的走向。
四、網路造成大眾傳播媒體的沒落
網路興起以來,越來越多的網站提供了免費的新聞,更出現了免費的各種分類廣告,造成歐美先進國家的報紙廣告收入大幅持續下跌。以2005年美國為例,全美報紙廣告收入約近400億美金,到了2010年卻只剩下270億美元,縮少幅度達三分之一。有些新聞行業的專家甚至估計,到了 2020年報紙發行將再減少一半,分類廣告收入會減少90%,展示型的廣告(非分類廣告)大約也會再減少3成。面對這個網路新時代,歐美報紙為了生存也紛紛建立自己的新聞網站,有各種收費或免費的方式,但是大多數新聞網站的廣告收入,都沒有辦法彌補報紙本身廣告收入的下跌。逼得報社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甚至組織讀者的社羣網頁和活動,試圖努力維持報紙的發行量,但是成效不一。目前在歐美先進國家和日本實體報紙的發行量幾乎是靠老一輩的忠誠讀者在支撐,年青一代訂閱實體報紙的意願低落。報紙發行量只有在新興國家例如俄國、印度和中國還有些成長,但是遲早也會因為這些國家的網路普及後,而出現同樣衰退的狀況。
五、網路迫使大眾傳播媒體轉為社羣媒體
網路的興起除了突破了空間地理的限制,也打破了地區性報紙的獨占性,新聞媒體進入了全球化的競爭。網路的發達,除了提供免費的新聞,各種網路社羣也像雨後春筍般地出現。訊息的傳播不但快速,又是無遠弗屆,新聞的發掘、討論和擴散都不再是大眾傳播媒體的專利。像這一次阿拉伯之春,就是靠臉書(Facebook)和一個新媒體團隊(Aljazeera)、以及網路上許多自願者而擴散開來。歐美新聞媒體有關阿拉伯之春的報導和很多影像,都來自中東網路使用者。相形之下專業新聞媒體本身所能採集的速度、廣度和深度都可能不如網路廣大資訊來源,反而只能成為各種網路資訊正確性的求證機構;但是,這個新現象也是指出了,未來網路社羣和新聞媒體之間合作的新方向。在這種趨勢之下,新聞的讀者不再是單純的讀者而已,他們也可能是新聞的提供者、新聞的採訪者和新聞的評論者,也就是大眾傳播媒體已逐漸轉變為社羣媒體(Social medium)。尤其是在沒有地理限制的市場競爭之下,已經沒有所謂地區性獨占的新聞廠商,一個小眾市場就可以擁有全球數百萬、上千萬人的讀者,新聞媒體不再需要用公正客觀的立場去擁抱所有的人。事實上也不可能採取這種競爭策略,因為你不能滿足越來越多元化的世界,全方位的客觀中立策略其實缺乏吸引讀者的特色。例如CNN一直堅持公正客觀的新聞立場,但是它的美國訂閱戶數在2007年有一百萬戶,之後就不斷下降到2010年的五十萬戶左右。福斯新聞(FOX NEWS)這幾年在美國的訂戶,卻一路上升到二百萬戶左右,福斯新聞一向是以右派和保守的觀點報導新聞和評論聞名,反而比政治立場中立的CNN有更高的市場占有率。這就是大型開放市場中,社羣(分眾)媒體反而更為興旺的例子;社羣媒體講究的經營策略或新聞的倫理,不再是公正客觀了,而且強調佔領特定市場的經營策略。那麼社群媒體的新聞倫理應該是什麼?
六、透明化是網路時代的新聞倫理
美國新聞媒體的大師羅生(J.Rosen)曾說,新的新聞倫理應是透明性。什麼是透明化的新聞倫理?新聞的報導除了正確、誠實和公平(Fairness)之外,透明化最重要了;透明性就是指讀者可以清楚地瞭解新聞從業人員,例如記者和編輯、甚至報老闆的背景資料,包括政治、家教倫理…等等的信念,和財務上或商業上的利害關係。這些資料可以讓讀者自行去判斷新聞的可靠性。道瓊斯(Dow Jones)底下一個科技新聞機構就開始這樣做了,它要求所有新聞採訪人員必需提供一份自己專業倫理的報告,包括的資訊涵蓋了個人持有的股票、財務關係、甚至私人生活的領域(例如配偶在那一家科技大公司上班的資訊)。我們相信讀者越明瞭你的背景,才越可能相信或判斷你的話。退一步而言,這些資料也可以讓報社,防止記者因為個人利害關係,而產生不公平或不實的報導。
網路科技越來越進步,地域性的新聞市場被打破了。新聞媒體也被迫從地區性大眾傳播的獨占事業,轉向開放性市場裡的分眾媒體或社羣媒體。新聞媒體與網路羣眾的互動日益頻繁,新聞的訊息不再是單向地來自新聞媒體,新聞媒體的新聞內容也越來越多來自讀者和網路提供的訊息。然而,在網路上無法計數的新聞和訊息滿天飛,真真假假實在難以判斷。只有透過新聞提供者的透明性,我們才能判斷新聞的可信度和真實性,因此我個人也贊成新聞學大師羅生的主張,網路時代新聞的新倫理應該就是透明性,而不再是已經消失中的公正客觀。
我們台灣自從媒體解嚴之後,各種媒體市場的開放,過去大眾傳播的聯合壟斷已經成為了歷史。目前個別新聞媒體的經策略也早已放棄了以客觀公正擁抱全民市場的路線,各自追逐自己的分眾市場。新聞報導與取材除了煽情、血膻、八卦之外,即使是政黨或統獨立場,也是新聞媒體的行銷方式之一。現在的新聞傳播工具也應用了網路、臉書、推特、和手機…等進步的通訊和連絡工具,但是新聞傳播的本質上與過去口耳相傳、真假難分的三姑六婆的時代,在本質上無甚差別。
(本篇資料取自經濟學人週刊及其它相關報導,再依據筆者之觀察或想法,以及台灣現狀撰述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