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正教授對時事經濟的評論及看法

忠正教授對時事經濟的評論及看法
忠正教授對時事經濟的評論及看法

網頁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義大利經濟像一小杯香濃的咖啡(Espresso)(林忠正)

義大利不只是一個世界盛名的觀光旅遊聖地,又是世界馳名的法拉利、賓尼登(Benetton)、波拉達(Prada)、盧梭帝卡(Luxottica)、雷賓(Ray-Ben)、歐克雷(Oakley)…等等,大大小小許多名牌的出口國。義大利雖是世界排名第六大的工業大國,但是這些出口的名牌產品並沒有拯救義大利國際競爭力的衰退,從2005年起義大利已經開始出現了貿易赤字。過去10年義大利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每年只成長0.25%,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三名。


義大利經濟為什麼會由盛而衰,淪落到這個地步?經濟學人週刊在20116月有篇義大利的特別報告,非常值得我們參考。這篇報導指出,如果只有經濟的奇蹟,而沒有社會、文化、政治和教育的適時改造,經濟奇蹟總有一天會消失。義大利就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誰會在欣賞美麗的義大利景色和悠久的羅馬帝國古蹟之際,看到義大利這麼嚴重的經濟危機。



一、分裂的義大利

義大利(中央)銀行的資料顯示,過去三十年來義大利南部佔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但是每人平均所得只有義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六成左右。甚至可以說是,全歐盟裡人口最擁擠和最落後的最大塊地區。有些經濟學家認為義大利南部的落後,來自於義大利在十八世紀中葉統一時社會和政治的差距。當時北方有長久城邦和地區自治的文化;而南方卻是大地主奴役農民的專制王國,缺乏城邦的自治文化和經驗,無法順利轉型為民主體制。


不過,這種論點不容易被學者普遍接受,因為法國、西班牙、德國和英國…這些國家也都是從專制王國轉變而來。值得注意的是,羅馬帝國瓦解之後義大利半島充斥著城邦、自治區和專制王國,到了在18世紀才由少數的精英分子催生,建立了義大利。當時義大利半島上有九成以上的居民是不會講義大利話。不管過去義大利建國的歷史是否應負起南北巨大差距的責任,義大利在經濟上基本上是一個長期分裂的國家。北方人認為南方是他們沈重的經濟和政治負擔,因此北方聯盟這一、二十年來不斷推動獨立運動。要不是北方聯盟一直在羅馬掌控了義大利內閣重要的職位,北方的獨立運動早就難以收拾了。


二、義大利經濟近乎停滯的原因

過去20年義大利經濟缺乏成長的動力,問題出在生產力和競爭力停滯不前,每人生產力每年成長平均只在0.1%到0.8%之間。義大利有70%的勞動力在服務業部門就業,因此經濟學人認為以咖啡行業為例,更能代表義大利經濟活動的興衰。1940年代戰後義大利發明了蒸氣咖啡機,義大利咖啡店和咖啡機暢銷了全世界。二次戰後義大利人創造了成千上百這類的發明,使義大利經濟繁榮了三、四十年之久,也因而成為工業和出口的大國之一。此外,義大利內部人口大量由南往北的移動,也創造了北方的繁榮。但是,這些成長的動力目前都已經消失了。

如今義大利人口不但老化,而且它特殊的保護傳統和老人與講究關係的文化也不斷逼迫義大利有才華的年青人離開義大利,另謀生路。到了2030年,每兩個2064歲的成年人,要養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如果再考慮成年女性只有一半會在勞動市場中就業,還要養育一個小孩。那麼義大利的就業勞動力將無法支撐義大利的經濟活動。未來一個典型義大利家庭會有四位老人、一個小孩,而夫妻兩人平均只有1.5人就業。我們若再粗略也推算一下,就可發現每一個有工作的成年人要撫養3.3個老幼人口。這個經濟和文化結構若沒有改變,經濟不垮才怪!

在經濟領域中有一半的義大利人,是在員工二十人以下的企業工作。這些小型企業大多數是家族企業,而且大部份仍由創業的老人在掌權。義大利中央銀行的分析,發現這些小型企業若由外人接管,獲利會明顯增加。但是義大利的老人守舊保守,喜歡掌權不退。這不只是在企業間是非常普遍的情形,七、八十歲的工商大老比比皆是,在政治圈也是一樣。1990年以來,義大利11個總理就任的平均歲數是 62歲。媒體圈老人掌權的情形稍好一點,但也好不到那裡去。甚至義大利各地的黑手黨,也都是由老人當家。因此,義大利整個社會和經濟文化是一個講究親疏關係和排斥競爭『反對論功獎賞』的(anti-meritocratic)文化。

老人當家,自然傾向保守,所以義大利工商業也因此甚少有企業合併或併購的行為。不只有企圖心的年青人甚至工、商業的創新或創意行為,在這種文化之下,都會受到極大的排擠。因此,義大利是一直歐盟裡年青人口淨流出的兩個國家之一;另一個是愛爾蘭。2004年以來,一些天主教國家民眾經由幫佣的管道,才能合法移民義大利,義大利因此才會有每年三、四十萬人口的淨流入。

即使在義大利的教育體系裡,也是充滿親族和人際關係。義大利有好的小學、中等水準的中學,大學卻是表現最差的學校。義大利沒有一所大學名列全世界百大的好大學,但是義大利籍的學者和教授卻充斥歐美的名校之中。如果沒有人際和親族關係,這些優秀的學者也不可能爭取到義大利大學的教職,因為七、八成的教職都是內定的人選,公開甄選只是個幌子罷了!


更可笑的是,義大利法律規定不管那個大學的學位都是絕對平等的,僱主只能猜測應徵的大學畢業生是不是個好學生。近年來義大利教育部長試圖推動各級教育的改革,以及提昇大學研究水準,但是各級學校和教師工會,抗拒的力量仍然非常巨大。這種教育制度逼得優秀年青人離開義大利,到歐盟其他國家就業的情形比比皆是。


除了黑道暢行之外,各種行業和商區阻止新進入者和競爭的組織,吉爾特(Gilld)公然盛行於義大利,根本無視於全球化的國際競爭。義大利工、商業間的交叉股更是非常普遍,以致於經常發生少數的資金和股權透過多層空殻公司的架構,就可以控制一個大企業。而且股東之間的合作約定也非常普遍。不參加合作的協議的小股東,股權就會被架空,毫無保障可言。這不僅嚇壞了外來的投資人,也說明了義大利人的儲蓄率雖然很高,但因資本市場的封閉性和高風險性,義大利民間儲蓄直接投入股市或生產的資金卻不高。很多義大利有錢人存錢,寧可買義大利公債和其他債券而不投資股權,所以義大利的債券市場是世界排名第三大的市場。


義大利國債大約是GDP120%,(18千億歐元)義大利政府一直以為大部份的國債是由義大利居民所持有,就像日本一樣(日本國債只有7%由外國人持有),所以並不擔心義大利會發生類似愛爾蘭、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國債危機。不過,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推算卻大大不一樣,大約47%的義大利國債是在海外手上。

如果義大利經濟繼續停滯,義大利不是不可能發生國債危機,因為義大利目前每年已經付出GDP14%作為養老金,地下經濟又高達GDP16%,逃避稅極為普遍。眼前義大利人的稅負已經高達45.6%,考慮地下經濟因素後的實質稅率為54.3%。人口又在極速老化中,未來快速成長的養老金支出,有可能拖垮義大利的財政狀況,但不是現在。


義大利人的政黨、公共服務、媒體、工商業和司法之間的界線就像橡皮筋一樣,充滿了彈性,有一點壓力就會彎曲。政府的制衡體制又常被私人利益扭曲,公部門處處充斥著公私利益的衝突。義大利缺乏尊重權力制衡的機制和文化,就像目前74歲的總理本身就是義大利最大媒體的老板,不僅在政府部門重用自己員工,甚至重要職位的財政部長也是他的稅務會計師,連公平就業部長是他頻道常穿比基尼的演藝人員。若不是現任總理的形象太凸出了,義大利因為私人利益而攪混,三權分立的情形,其實是常有的事,也是社會一貫所接受的常態。


三、義大利經濟近幾年的改革曙光

義大利的製造業部門,早在1990年代就開始受到國際競爭的強烈打擊,。而衰退特別是低生產技術的產業,例如紡織部門在亞洲國家的削價競爭中,受傷非常慘重。但是義大利對於全球化趨勢和接受外來移民的反應,卻拖延到幾年前才有明顯的進步。義大利中央銀行的統計裡,發現員工二十人以上的製造業廠商有半數以上,正在努力重建它們的國際競爭力。義大利有21,000家中袖珍型的多國籍企業,作業範圍分佈達150個國家;而且大部份是中型規模的企業,其中五分之二的企業在海外的成長速度高於國內部份。這些企業將是義大利在全球化壓力下再生的動力。

新興國家的新富階段級對於名牌奢侈品的嗜好和追逐,也有助於產業義大利產品的行銷。不過,義大利產業集團過去一貫從上游到中、下游的漫長生產方式,一度曾是哈佛大學推崇的競爭優勢,現在已經成為經濟的負擔,被迫在逐漸改變中。目前義大利廠商利用,外包到其他國家的生產方式,也證明是提升產量和降低成本的有效作法。義大利流行服飾產業為了生存,早就將所有生產和設計都外包到其他國家了。但是,僅靠這些企業投入在全球化的努力,是不是可以扭轉這個老人當家、人口老化、文化保守、公私界線不清,但是社會平靜、生活還算舒適的國家持續走向式微之路嗎?經濟學人認為,除非義大利再現150年前建國時魄力,重新喚起義大利人改造義大利的精神,否則義大利經濟逐漸衰微的走勢,似乎是可預見的結果。

義大利從戰後的經濟奇蹟延續了三、四十年的繁榮。在1980年代成長率逐步地衰退,1990年代進入了經濟成長的停滯階段。以此為鑑,台灣經濟的奇蹟如果沒有搭配政治、社會、文化和教育的適時革新,在全球化的競爭之下總會消失於無形。台灣文化有很多地方像義大利,例如重親疏關係、人口老化、排斥外來移民、和司法判決媒體化,但又不像義大利有許多世界名牌的產品和自然資源的庇護,在任何時刻台灣只有比別人更努力,隨時去腐陳新才能維持經濟的永續發展。

(本篇資料取自經濟學人週刊及其它相關報導,再依據筆者之觀察或想法,以及台灣現狀撰述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