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經濟改革的契機
賽恩改革的成功,很快地在1994年就出任總理。現在他也剛好是印度聯合內閣的總理,明年大選後賽恩即將從政壇退休。許多人期待賽恩退休前,能夠再推動印度經濟的進一步改革,讓印度徹底成為市場經濟的體制。經濟自由化聽起來好像工程浩大,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就是政府少管經濟事務,讓市場自由交易而已,但執行上的困難是來自官僚和管制下既得利益者的反撲。
二、有關印度的經濟展望,看法不一
從1990年到現在,印度的國內產值(GDP)翻了4倍。其中出口比重從6.9%上升到22%;儲蓄率也從22%上升到35%;外滙存底目前有3,110億美元。現在印度的財經大員和經濟學家對於未來印度的經濟發展,都充滿了樂觀和信心。印度中央銀行估計,印度未來二、三十年經濟成長率都可以維持兩位數字以上;到了2030年印度會從世界第十大經濟體,變成世界第三大。不過,印度企業界的老板們雖然滿手現金,卻不這麼樂觀。印度大企業甚至比較喜歡到國外投資,原因不外是抱怨紅包和貪污癱瘓了行政體系,以及法規的落伍。這種兩極化的看法,來自於對印度進一步經濟自由化,是否能成功的觀點不同。
三、生產要素市場限制多
1991年的自由化著力於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開放。這次印度需要的改革方向是,生產要素市場的開放以及行政效率的改革。說起來很可笑!印度需要大量的交通道路和公共建設,卻不是因為缺乏資金。而是70%的公共建設,因為1894年的古老法律造成土地取得的困難而停擺。私人投資設廠也有同樣的土地問題。印度的煤礦儲存量是世界第五大,但卻要進口比較貴的外國煤礦來發電,原因不外是煤碳開採的公司是國營事業,才不理會市場需求和價格的變動。印度不乏發電廠的投資者和資金,但是電卻送不出去,因為輸、配電系統公司也是國營事業,一切急不得。發電廠很多,但很多地區一天平均卻要停電 4小時。印度擁有很多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產,卻是古老的法令讓你開挖不了,但是最近暴發卡那塔卡邦的首席部長卻長期非法開採鐵礦,大量賣到中國。勞動法令更是僵化到讓你解僱不了偷懶或犯錯的正式員工,所以私人企業只好儘量僱用非正式的員工。到政府單位辦事,沒有紅包辦不動;即使按例送紅包也要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大多發生在生產要素市場的法令限制和政府部門的官僚習氣。
四、印度經濟特區的奇蹟
只有在經濟特區裡,法令才得到鬆綁,行政效率才比較合理化。因此,目前印度幾個經濟特區的出口值,就占了印度這麼大國家的總出口值22%之多,不是沒有原因。這和台灣在1960年代的情況很相似,只有靠出口加工區的特殊地位和法令,才可以逃出腐敗官僚的魔掌。如果印度政府在政治上,沒有辦法解決廣泛貪污和腐敗的官僚文化,那就在印度各地廣設經濟特區,也是一種快速解決問題的做法。當然,這種『另起爐灶』的做法雖然不如經濟體質的徹底改善,但是要印度政界放棄『萬能政府』的社會主義思想,一定會打擊到數千萬大、小官僚和國營事業員工以及政客的利益。反對改革的聲浪勢必不小,恐怕連德高望重的賽恩總理,也不容易應付。不過,已經有些邦積極改革而有顯著成效,像畢哈(Bihar)和古加拉特(Gujarat)等邦都在快速設廠,出口不斷成長。
五、期待印度的改革
印度現在每年新生2500萬人口,每年新進入勞動市場的人口起碼也有一千萬人以上;加上金融風暴以來,通貨膨脹的持續壓力、以及經濟成長率的下滑,都是印度要嚴肅面對的問題。如果這些壓力還不足以讓印度政壇正視經濟進一步自由化的需求,印度要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恐怕還很難實現。賽恩總理在1991年國會演講有一句名言:『在這地球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印度時代的來臨!』,就要加上一小段開頭的話:『除了印度自己之外,在這地球上,…』。(本篇資料取自經濟學人週刊及其它相關報導,再依據筆者之觀察或想法,以及台灣現狀撰述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