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市場裡許多人時常批評,美國長期貿易逆差,而且政府的舉債又不斷增加,因而主張美元的國際地位應該重新檢討。目前美國在國際市場流通的國債已達十一兆美元之多,排名全球第一名。美國政府債券最近又被標準普爾從AAA,調降一級為AA+,美元走勢明顯疲弱,但是國際投機客可不可能,重演當年由索羅斯帶頭擊跨英鎊的歷史,扳倒美元呢?這個問題等於在問,美元的國際地位可不可能,被取代?答案是在可預期的將來,都不可能發生。
一、各國央行反對美元大幅貶值
許多手頭上握有大量美元作為外滙準備的國家,一定是堅決反對美元貶值的堅定陣營,因為美元貶值不但會造成這麼多國家的外滙(進口購買力)損失,而且也會降低這些國家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國際投機客再大的實力,也無法和美國以及這麼多國家的央行對幹。這簡直就是一場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戰爭,勝負立決。當年索羅斯對抗成功的是英鎊,英鎊在許多國家的眼中,基於外滙準備與國際貿易的觀點而言,其重要性都遠不及美元,當年國際聲援英鎊的金額和聲勢當然很有限。
二、美國的國力無以取代
將來如果出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超過了美國,但也要有足夠的信用才有可能取代美元或鼎足而立。到了那個時候,美元或許才有可能出現被國際投機客攻擊的機會。美國目前的國內產值(GDP)大約15兆美元,德國是3兆美元出頭、法國和英國都是2.5兆美元左右、日本5.6兆美元,中國有6.5兆美元。上述任何國家單獨或聯合他國(如歐元),想取代美元的國際地位,本身都會招來立即的危險。舉個例子來說明這種狀況的危險程度,最近瑞士法郞成為國際游資的投機對象,從年初到現在,瑞士法郞對美元或歐元都升值了一成左右,現在就已經造成了瑞士產品出口銳減的危機,瑞士政府還被迫緊急撥款,援助出口產業。假設現在瑞士法郞要想取代各國外滙準備中的美元地位,而且各國政府因為瑞士法郞信用極佳,也願以瑞士法郞取代美元,瑞士法郞價格就立刻沖上天了;瑞士的經濟和產業也就跟著急速升值而升天安息了!因為各國央行和投資客都必需拋出美元換取瑞士法郞,這絕對是一場需求與供給遠不成比例的鬧劇。瑞士一年只有約5000億美元的產值,美國的三十分之一而已,能有多少瑞士法郞可以跑到國際市場來供應各國作為外滙準備,取代數兆美元的需求?不只是瑞士而已,換成任何其它經濟大國的德國、法國、英國、甚至是中國都會帶來一場經濟浩劫。事實上美國未嘗不希望美元可以自由貶值,帶動美國產品的出口和減少進口,來刺激自己的景氣呢?
三、美國貿易赤字促進國際貿易和經濟成長
就全球經濟的成長而言,美國國際貿易要有進口大於出口的大幅赤字,而且是長期赤字,才能滿足各國經濟及貿易成長的美元需求。抱怨美國貿易不長進,批評美國赤字的人,其實是得了便宜又賣乖的人,就好像罵金主:『你怎麼如此不長進,讓我賺這麼多錢?』。試想,美國貿易如果是長期平衡(進、出口剛好相抵)或順差,各國手上外滙準備的美元,怎麼會成長呢?美國就是貿易逆差,才會支付美元,貿易對手國手上的美元準備才會增加。如果美國對中國貿易有順差,中國人民銀行手上的美元就會減少了。現在的中國絕對不希望美元突然貶值(人民幣升值),因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會隨之下降,中國出口帶動的經濟成長動力就會下降。中國部份財經學者嚴厲批評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其實是不瞭解作為國際通用貨幣的國家,必然要承受長期的貿易逆差,否則國際流通貨幣的供給成長數量就不能滿足國際之間貿易的成長的需求了。二次戰前的英鎊也有相同的處境。如果有一天人民幣要成為國際流通貨幣,必需是中國國力超過美國,而且中國貿易必須轉為大量逆差,還要人民幣計價的國際金融商品夠多、數量夠大,才有可能取代美元的國際地位。
四、美元計價的金融商品,能滿足國際投資需求
美元計價的金融商品種類繁多,發行數量也夠大,才能強化各國持有美元的願意,因為持有美元就以買進各種美元計價的金融商品,賺取金融商品的收益和滋息,而且不必承受貨幣間滙兌的風險和成本。美國十多兆美元的國債幾乎是無違約風險的金融商品,讓持有美元外滙準備的國家也可以多了一項收益。如果各國的外滙準備不用來買美國國債,例如拋出美元轉買德國國債,德國政府債券數量有限,必然大漲,德國國債的利率就會大跌,因為得不償失,不如不動。美國目前雖然國債大增,本息支付的負擔都落在美國民眾身上,但受益的是國際金融市場以及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上述這些理由都是美元國際地位,目前尚不可能被取代的經濟理由,其他諸如美國是一個開放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社會。這個社會又常被稱為族群的大融爐,也不會發生大規模非理性的排外行為,具有高度包容力的社會,這更是許多國家所缺乏的優點。就像羅馬一樣,美元的國際地位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會毀於一天。
(本篇原始資料取自於經濟學人週刊及其他相關報導,再依據筆者之觀察或想法以及台灣現況撰述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